ASH现场直击丨马军教授介绍大会亮点,中国风“吹”向世界舞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14 15:20:38  浏览量:534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当地时间12月9日,万众期待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正式拉开帷幕,《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今年依然有众多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会议现场,其中包括不少中国学者。会议第二天,我们有幸在现场采访到了我国血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请他就本次大会的参会感受和亮点内容进行介绍。

【编者按】当地时间12月9日,万众期待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正式拉开帷幕,《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今年依然有众多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会议现场,其中包括不少中国学者。会议第二天,我们有幸在现场采访到了我国血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请他就本次大会的参会感受和亮点内容进行介绍。以下是马军教授的分享:
 
今年的ASH会议线上线下总计约有35 000人参加,可谓盛况空前。其实我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已经来过ASH现场,是去年参加ASH线下大会仅有的两名中国学者中的一位,当时美国ASH主席拥抱我时说:“欢迎回到国际大怀抱”。今年有168位中国学者来到现场参加ASH会议,虽然不及疫情前的每年500~800人,但也标志着中国学者正式在线下“集体回到国际大怀抱”。参加国际会议非常重要,通过国际交流可以更好吸收全球新经验、新技术,在交流中加强创新,这样才有血液肿瘤治疗的未来。
 
昨天晚上,我们邀请到美国淋巴瘤学会主席Owen教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Shomosaka教授、美国血液学和淋巴瘤杂志主编Robert Gale教授,以及著名华裔科学家王鲁华教授、何旭华教授、刘德龙教授等120多名国内外学者在圣地亚哥最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宴会厅召开了以红灯笼为象征的“中国之夜(China Night)”会议。这个会议共计两个半小时,大家通过学术报告向全球介绍了中国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治疗情况。
 
昨天是ASH大会开幕式,我们在白血病专场、淋巴瘤专场、教育专场以及CAR-T专场体验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本次大会中国有大约487篇研究入选,包括口头报告、壁报展示、顾问委员会会议(AB meeting),大量的血液学医生给ASH带来了中国风,我感到非常激动。
 
在昨天的白血病专场,可以看到靶向治疗越来越多,如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抑制剂一代、二代、三代,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抑制剂一代、二代、三代,以及髓细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面,除了CAR-T外,双单抗、抗体偶联其他生物制剂(ABC)联合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异基因移植、细胞药物治疗成为最大亮点,通过这些治疗非常多的成年患者可以治愈,儿童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复发难治患者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技术应用到国际临床血液中。
 
另外,转化医学也引人注目,昨天有大约三场转化医学专场,包括细胞转化医学,如普通CAR-T、异基因CAR-T以及三代、四代CAR-T,甚至是越来越多的双靶点和多靶点CAR-T。此外,在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方面,美国的教育和报考制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专科医生往往都拥有博士(PhD)或医学博士(MD)学位,可以做很多的医学转化。昨天ASH主席讲到,美国血液学与中国血液学以淋巴瘤(lymphoma)与骨髓瘤(myeloma)为主的高峰论坛明年将在中国召开,我们期待明年7月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上相见。
 
马军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科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总编辑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H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