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作者资源
- 《NSCLC围手术期免疫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 国际视角丨EGFR突变NSCLC的TKI辅助治疗:生存..
- NCCN 2025丨刘继红教授:加强管理,注意免疫联..
- CSCO BC · 前瞻丨江泽飞教授:2025 全国乳腺癌..
- 杨雪教授:2025 ELCC会议之ADC研究新进展
- EBMT移路守护丨姜尔烈教授&王铭洋医生:CBFB-M..
- 杨华伟教授:推进乳腺癌分级诊疗省级实践,倡导..
- 2025 ELCC | KRAS突变NSCLC领域创新疗法与联..
- ADC小课堂丨扒一扒三代ADC的传承和创新
- 大咖辩论:双特异性抗体会取代PD-(L)1抑制剂吗..
- 丁克峰教授、袁瑛教授对话BBCAPX研究,纾解RAS..
- 马飞教授、王佳妮教授:深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相关文章
- 浦江论坛丨朱一平教授:膀胱癌相关标志物的临..
- 刘晓晴教授:如何更好地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徐兴祥教授:TMB究竟能否成为IO独立标志物
- [CSCO名师演讲集]SITC主席Butterfield教授:新..
- [WCLC2016]公平看待PD-L1作为预测标志物的价..
- [ELCC 2016]第6届欧洲肺癌大会重磅研究
- 新视角: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
- 周彩存教授:血清标志物用于肺癌筛查
- [中德肺癌论坛]基于现代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的..
- [ILCA访谈]大会主席Peter Galle:2015肝癌临床..
- [WCLC 2015]白春学教授:中国肺癌诊断新技术
- [WCLC 2015]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循环长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