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 2023丨王华庆教授: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在axi-cel治疗中获益更显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7/3 14:12:58  浏览量:554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3年6月8日~11日,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将在德国法兰克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会议由欧洲血液学会主办。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编者按:2023年6月8日~11日,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将在德国法兰克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会议由欧洲血液学会主办。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本次EHA会议上,一项来自意大利的研究(abstract S231)探讨了不同亚型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对于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结局的差异性,获得了较大关注。为了深入掌握该研究,《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王华庆教授,并详细解读了该研究。
 
Abstract:S231
Title: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 HAVE A SUPERIOR OUTCOMECOMPARED TO 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IN THE CART-SIE REAL LIFE ITALIAN STUDY
 
背景
 
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目前在意大利已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获准的适应症为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及以上治疗、ECOG评分0~1分、年龄不超过75岁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患者,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转化后的滤泡淋巴瘤(tFL)及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患者。
 
目的
 
该研究(CART-SIE)旨在比较axi-cel对于PMBCL和DLBCL患者中的疗效结果差异。
 
方法
 
CART-SIE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前瞻性、回顾观察性研究,收集各意大利医疗中心经过CAR-T细胞治疗后的患者疗效结果。
 
结果
 
从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该研究共入组499例患者,其中444例接受了CAR-T细胞输注治疗,426例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在接受axi-cel输注治疗的192例患者中,57例为PMBCL,135例为DLBCL(DLBCL-NOS 85例,HGBCL 28例,tFL 22例)。
 
中位随访10.99个月,结果显示:①经过30天的axi-cel输注治疗,在57例PMBC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7%(44/57),完全缓解率(CR)则为53%(30/57);在135例DLBCL患者中,ORR达到72%(97/135),CR则为50%(67/135),p=0.4206。②在生存方面,PMBCL患者的12个月总体生存(OS)为89%,DLBCL患者的12个月OS为70%(其中DLBCL-NOS为74%,HGBCL为58%,tFL则为76%);p=0.0016。PMBCL患者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为65%,而DLBCL患者的12个月PFS则为47%(DLBCL-NOS 40%,HGBCL 51%,tFL 65%),p=0.016。
 
在安全性方面,结果显示:①PMBCL患者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86%(49/57),16%(9/57)为3~4级CRS;而DLBCL患者的CRS发生率为87%(118/135),9%(12/135)为3~4级CRS。②在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症(ICANS)方面,PMBCL患者的发生率为44%(25/57)。21%(12/57)为3~4级ICANS;DLBCL患者的ICANS发生率为34%(46/135),10%(14/135)为3~4级ICANS。③PMBCL患者中72%(41/57)的不良反应经过Tocilizumab处理,35%(20/57)经过糖皮质激素处理;DLBCL患者汇总67%(90/135)经过Tocilizumab处理,27%(36/135)经过糖皮质激素处理。④PMBCL和DLBCL患者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5%和2%。
 
结论
 
CART-SIE是首个比较axi-cel对于PMBCL和DLBCL患者中的疗效结果差异的真实研究,其结果表明,axi-cel治疗下,PMBCL患者较之于DLBCL患者而言,能获得更佳的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症(ICANS)发生率相似。
 
专家点评
 
王华庆教授:这是EHA大会上一项来自于意大利的临床研究,主要探讨了在真实世界中应用CAR-T细胞(axi-cel)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及转化后的滤泡淋巴瘤(tFL)患者,并分析了其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目前,CAR-T细胞仍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但对于部分具有高危不良因素的B细胞淋巴瘤,也会推荐用于一线治疗,CAR-T细胞治疗对于何种亚型的淋巴瘤更为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该研究正是基于此问题进行了相应探索。
 
该研究纳入了2019年3月~2022年12月之间意大利多个医疗中心的499例患者,其中444例接受了CAR-T治疗,192例(PMBCL 57例,DLBCL-NOS 85例,HGBCL 28例,tFL 22例)接受了axi-cel细胞的输注治疗,57例PMBCL患者中有47例后续接受桥接治疗,而135例DLBCL患者中有103例进行了桥接治疗。通过中位随访接近11个月,结果发现,axi-cel在PMBCL中的第30天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77%,完全缓解率为53%;而在DLBCL患者中的ORR为72%,CR为50%,总体而言,这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axi-cel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在两组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MBCL的1年OS为89%,1年PFS65%,均分别要高于DLBCL组患者的79%(1年OS)及47%(1年OS),p值分别为0.0016和0.016,这也意味着PMBCL患者可能对于axi-cel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结局更优,当然DLBCL组中不同亚型之间的DLBCL患者,其生存差异也较为明显,具体见上文。在安全性方面,axi-cel在PMBCL和DLBCL患者中的CRS发生率分别为86%和87%,少数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CRS(3~4级),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5%和3%。
 
综上,该研究表明,较之于DLBCL(包括DLBCL-NOS、HGBCL及tFL)患者而言,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似乎在axi-cel治疗中获益更大,预后更佳,因此推荐PMBCL更早期地应用axi-cel治疗,尤其是存在大包块、原发耐药及伴有高危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王华庆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全国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执行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肿瘤学专业)学术带头人,首届“天津名医”获得者。《中国肿瘤临床》常务编委,《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肿瘤学》、《癌症Cancer》中文版、《中国医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癌症》杂志编委,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Active会员。
198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于武汉大学肿瘤学获博士学位。1989-1991年于瑞士巴塞尔大学圣加仑(St.Gallen)州立医院肿瘤中心研修。1995-2000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Danner Faber肿瘤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短期研修。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三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一次、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三次。担任《中国肿瘤临床》等6家国家核心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1篇,其中SCI收录32篇,最高影响因子11,54分。主编出版专著5部、参编6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从医38年,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内科临床和转化研究,主攻方向为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抗肿瘤新药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试验。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